请百度搜索中国·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

名誉会长

01.jpg

        孔众,谱名维众,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78代孙,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孔众公务繁忙,但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多种社会公职:国际杰人会理事,亚洲杰出青年商会国际委员会理事,香港大学美术馆筹款委员会理事,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等。


1.jpg


        2020年11月5日,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孔祥龙、刘遇阳、张可心、孙邦祥等几位会长专程赶到上海孔众先生家里拜访了他。大家就孔子思想与周公文化的传扬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2.jpg

3.jpg

4.jpg


2020年11月30日,孔众先生受邀参加《中国字》大成殿新书发布会暨祭孔仪式。

5.jpg

6.jpg

      2020年12月1日,孔众先生专程会见了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一行,张可心会长给孔先生详细汇报了孔子文化促进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发展方向,得到孔众先生的高度评价与赞许。期间,孔祥龙会长、张可心会长代表促进会给孔众先生颁发了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的聘书。


7.jpg


个人履历:

        孔众先生出生在世界**贵族世家,早年与父母移居香港,后负笈英国,就读于牛津学院。

        1987年只身返港创办安邦投资有限公司并出任该公司董事总经理。

        1988年在中国成立**家中外合资的制药厂。

        1990年在香港成立三龙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

        1998年以独立股东身份参股投资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并协助该公司于2000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担任董事局董事。同年又创立美国药物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局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与此同时还参与美国APP公司上市筹建工作并于200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顺利上市。

        商界里的他,多线出击,跨领域运作,业绩连年增长,一跃成为孔氏家族新一代商业领袖。他把投资公司从香港一直做到内地;又把制药事业从中国一直做到美国;他还匀出时间创建了一家公关公司,将时尚做得有声有色,他就是时尚先生-孔众。

        作为孔夫子的第七十八代孙,孔众先生义不容辞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商业中,体现在生活里。

        2005年在中国美院创立了"孔氏励人助学金",意在支持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有50位的中国美院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使中国艺术的未来能够尽显所长。

        2007年,他在曲阜创建"尼山孔子教育基金",基金是为了普及、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曲阜本地教育质量而设立的。资助、奖励尼山附近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以及长期扎根农村贫困地区辛勤执教的优秀教师及曲阜市内符合条件的师生。


01.jpg


        孟庆利:习主席国训提案人、书写人、解读人;国务院新闻办、办公厅办公室原主任;原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1.png

孟庆利(右)与杨俊文委员(中)


2.jpg


 2020年12月21日,曲阜孔子文化促进会孔祥龙会长、刘遇阳会长、孙邦祥秘书长专程来到北京拜访了孟庆利先生。

        北京人民画报社内靠近围墙一隅的一棵老槐树下,藏有一间处于闹市的静谧之所。这是一间约10平方米、四周布满藏书和书法作品的画室——大风堂,在这里,经常能听到主人与三五来客谈笑风生、切磋书艺的声音。也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主人公——孟庆利,一位清瘦儒雅、精神矍铄的学者。


4.jpg


        孔子文化促进会一行给孟老详细汇报了2020年12月5-6日举办的百川归海 天下大同传统文化行业产业峰会的情况,并介绍了明年的工作计划与发展思路。孟老说他将大力支持孔子文化促进会的发展,并阐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就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儒家之道,这是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有了它,我们才得以强健体魄、文明精神。

6.jpg

孔祥龙会长、刘遇阳会长、孙邦祥秘书长代表促进会向孟老颁发了孔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证书。


7.jpg


个人简介:

        孟庆利,我国亚圣(孟子)第七十三代宗孙,现任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员。他擅长书法、篆刻,师从著名工笔画大师俞致贞、刘力上,是张大千大风堂再传弟子,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

        孟庆利老先生称得上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在对外交往中,他的作品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8.jpg


         孟庆利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研究孔孟之道二十余年,先后出版了《孔孟文化精髓理念“中华十二道”》,并用他独有的汉隶体书写了《弟子规》。在他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就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儒家之道,这是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有了它,我们才得以强健体魄、文明精神。也正是缘于这种血脉关系,中国人历来重视“德”之修养,从孔子提出的“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忠孝节义”,到毛泽东强调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以及对张思德“平凡”“纯粹”“高尚”“有益于人民”的评价,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体现。

        不仅如此,孟庆利对当今的社会现象也有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他认为,当前一些社会乱象的成因正是缘于传统文化和信任感的缺失。在多元文化汇集的时代,年轻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亟需要做的几件事就是:继承传统文化,认同主流文化,去西方化和吸收现代文化。

        当意识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句话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高度提炼时,孟庆利觉得这件事仅仅他自己理解是很不够的,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要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一生中*重要的一项使命。


10.jpg


         习主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18953791468
浏览手机站